現代生活已經離不開印刷,我們生活的周圍都是印刷制品。市場上高檔印刷品絕大部分都采用上光工藝,上光工藝能夠提高印刷品光澤度。光澤度與顏色質量之間有著很重要的聯系,印刷品光澤度高,其表現的畫面就越鮮艷奪目、層次豐富。本文介紹了了印刷品的光澤度與顏色質量的關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印刷品光澤度的定義:
光澤度表示紙張的一種表面光學特性,它反映了紙張光澤度和印刷品光澤的質量,也反映了紙張表面顯示影像的能力。所以,光澤度被定義為紙張表面在反射人射光能力方面與完全鏡面反射能力的接近程度。紙張的光澤度越高,其表面越能像鏡子似的反射光線,越能造成鮮亮或具有光輝的外觀特性。對于印刷紙來說,光澤度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市場上銷售的紙張可分為有光紙和無光紙兩大類。如何進行選擇,那就要看印刷品的設計要求和用途,從一般的要求來說,光澤度高的占主流。紙張光澤度由低到高,可排列為非涂料紙,輕量涂料紙,涂布紙,銅版紙和鑄涂紙。
①光澤度的物理意義。光澤作為物體的表面特性,取決于表面對光的鏡面反射能力,所謂鏡面反射是指反射角與入射角相等的反射現象。若物體表面為光學平滑面,即表面凹陷間隙小于1/16人射波長,當入射光為平行光束時,則鏡面反射光仍為白光,在理論上,光澤被定義為紙張表面在反射入射光能力方面與完全鏡面反射能力的接近程度。對于鏡面,入射光幾乎全部沿鏡面方向反射,對于“無光澤”表面,人射光在任何角度反射都一樣,出現所謂漫反射現象。大多數印刷品既非完全鏡面,也非完全無光澤表面,而是介于兩者之間。
②光澤度的表示方法。雖然光澤與物體表面的鏡面反射有關,但也與觀察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相互作用,因而還不能單純以鏡面反射的物理測量來表征。Hunter提出6種表示方法,其中鏡面光澤與反射光澤兩種適用于印刷業(yè)和造紙業(yè),已被廣泛采用。
鏡面光澤(Gs)系物體表面鏡面反射光量(S)與人射光量(I)之比。如圖(a)所示:GS=S/I
當入射角采用85°角時,測量結果稱為光澤,一般用于描述低光澤面。反差光澤(Gc)又稱對比光澤,系物體鏡面反射光量(S)與總反射光量(D)之比值,Gc=S/D。圖(b)所示為反差光澤描述物體表面偏離無光澤的程度,特別適合描述低光澤表面。
印刷品光澤度與顏色質量的關系:
那么光澤與顏色二者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形式的聯系呢?根據格拉斯曼顏色混合定律,知道人的視覺只能分辨顏色的三種變化:色相、飽和度、明度。從現有資料看,光澤對色相沒什么影響,而對飽和度和明度卻有直接影響。
要明白為什么有這樣的影響,我們先要明白什么是彩色印刷品色機理。下面我先說一下彩色印刷品顯色機理。
彩色印刷品顯色機理:在彩色印刷品中,通常是將透明油墨印在紙張上,當人射光照射在印刷墨層上時,首先在墨層表面被反射(首層表面反射),其余人射光透過油墨層,經過油墨的選擇性吸收后,再透射出來,這就是我們觀察到的主色光。因此我們觀察到的色光,就是主色光和首層表面反射光的混合光。
色相是色彩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它是由物體表面反射到神經的色光來確定的。對于單色光可以用其光的波長來確定色相。若是混合光組成的色彩,則以組成混合光各種波長光量的比例來確定色相。而根據貝楚德一樸爾克效應:顏色隨光強度而變化。現在光澤度的變化還無法使顏色的色相有改變。
對光澤表面而言,當入射光的入射角為45°時,其反射角也為45°,首層表面反射率約為4%;對于粗糙表面,首層表面反射無方向性。因此,印刷品光澤度越高,首層表面反射光(白光)方向性越強,越不容易進入人眼,首層表面反射白光越少,印刷品的顏色飽和度越高,顏色更鮮艷。反之,印刷品光澤度越低,首層表面反射光(白光)無方向性,越容易進入人眼,首層表面反射白光越多,印刷品的顏色飽和度降低,顏色看起來不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