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品的光澤度是指印刷品表面的油墨干燥后,在光線的照射下向同一個方向集中反射光線的能力,反映油墨在承印物表面干燥后的光亮程度。印刷品的光澤是印刷品精神之所在,它不僅增加印刷品色彩的鮮艷度,使畫面突出明亮具有質(zhì)感,而且提高了印刷品的美觀程度,增強了印刷品的立體感。為了準確的測量印刷品的光澤度就可以使用光澤度儀。
在彩色印刷過程中,使用相同的油墨和紙張,只要油墨的附著情況不同,就可能使印刷品的表面發(fā)生變化,引起明度的變化。一方面彩色印刷品的色彩隨視覺和照明角度的變化而存在差異,另一方面也隨著印跡光澤的不同而異。
光澤反映了入射光經(jīng)印刷品表面反射后的光線的方向性。印刷品上印跡的光澤來源于光的反射,如果印跡表面平滑光亮,則印跡就產(chǎn)生良好的光澤。印跡的光澤實質(zhì)上反映了印跡墨層的平滑程度。
印刷品上的反射光主要包含了三種成分,即鏡面反射成分、表面漫反射成分以及內(nèi)部散射成分。對于光滑的印跡墨層,反射光與入射光對稱,這種反射光也稱鏡面反射光,如圖(a)所示。彩色印刷品的鏡面反射光的量決定了印刷品的光澤。由于鏡面反射光不受反射體顏色的影響,即若入射光是白光,鏡面反射光也是白光,所以,彩色印刷品的鏡面反射過強就會影響印跡顏色的飽和度。這種現(xiàn)象也叫眩光,會影響印刷品的質(zhì)量。如果彩色印刷品印跡的反射光中有 4%是鏡面反射光,就足以形成顯著的眩光。一般情況下,印跡的反射光中僅有0.2%~0.5%的鏡面反射成分。一般的印跡表面總有凹凸不平之處,這時在印跡表面就產(chǎn)生了方向變化不定的反射光,這種反射光稱為表面漫射光,如圖(b)所示。印跡的表面漫反射也不受印跡顏色的影響,與入射光的顏色是一致的,所以,表面光漫反射有損于彩色印刷品質(zhì)量。當入射光照射到印跡表面時,大部分的光線折射進墨層內(nèi)部,在顏料表面經(jīng)吸收后反射出來,這部分光稱為內(nèi)部散射光,如圖(c)所示。印跡的內(nèi)部散射光是經(jīng)過了墨層內(nèi)顏料的吸收而反射的,所以,這部分光才真正反映了印跡的顏色。
由此可見,彩色印刷品既要正確地反映墨層的顏色,又要具有一定的光澤,才能取得較好的視覺效果。過高的光澤,或者墨層表面過于粗糙,都會損害印刷品的色彩再現(xiàn)。
1.光澤度的表示方法
雖然光澤與物體表面的鏡面反射有關(guān),但也與觀察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相互作用,因而不能單純地以鏡面反射的物理測量來表征。Hunter提出6種表示方法,其中鏡面光澤與反射光澤兩種適用于印刷業(yè)和造紙業(yè),已被廣泛采用。
鏡面光澤度(Gs)系物體表面鏡面反射光量(S)與入射光量(I)之比,如下圖(a)所示。
當入射角采用85°時,測量結(jié)果稱為光澤,一般用于描述低光澤表面。
反射光澤(Gc)又稱對比光澤,系物體鏡面反射光量(S)與總反射光量(D)之比值。如下圖(b)所示為反射光澤描述物體表面偏離無光澤的程度,特別適用于描述低光澤表面。
2.光澤度的測量角度
使用光澤度儀測量光澤,大多數(shù)光澤度儀是測量物體表面反射率,即鏡面光澤,測量時所選入射角度不同,結(jié)果不同。入射角越大,鏡面反射率越大,光澤越亮。
由此可見,光澤高低不僅取決于物體的表面特性,而且取決于測量角度。至于采用何種角度測量為宜,目前還沒有通用標準。一般,對于高光澤表面采用小角度測量,如45°,對于低光澤表面則采取大角度進行測量,如60°、75°等。目前,許多光澤度儀的角度都是可調(diào)的,供任意選擇。此外,Hammel還發(fā)現(xiàn),光澤不僅取決于測量角度,還取決于照明和觀察所采用的角度范圍。如下圖所示為45°照明、不同角度觀察印刷品所反射光的相對量。圖上的兩條曲線分別代表在涂料和非涂料紙上印以相同的油墨的情況。從下圖可見,涂料紙印刷品表面平滑均勻,45°觀察時(鏡面方向),其相對反射光量有一個高而窄的峰。角度只要輕微有些變化都會明顯地影響光澤值,所以必須非常精確。
非涂料紙的印刷品的反射率分布曲線則相當平緩,最大反射率并不在45°,而是偏移到約55°左右的方向上,這是因為紙張表面粗糙使印刷品表面形成許多不規(guī)則的斜頂,當平行光束照射時,入射角在各點是不相等的,有的大于45°,有的小于45°。如果這兩種情況的概率相等,則由于角度大于45°的反射光多,造成最大反射率偏移到大于45°的方向上。
總而言之,測量光澤的最佳角度因使用的紙張、油墨不同而異。所以,測量時應根據(jù)不同情況選擇相應的角度。